香港及亞洲地區科技金融公司新聞(包括AI、區塊鏈、數字貨幣、外匯等)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居民因氣候問題而大量移居城市

(SeaPRwire) –   道寶陳和她的兄弟道皇忠是 11 歲雙胞胎,在湄公河三角洲一艘搖搖欲墜的駁船上長大,他們有夢想。陳熱愛 K-pop,晚上觀看影片學習韓語,希望能到首爾玩。忠想成為歌手。

但忠表示,他們的夢想「不切實際」:「我知道最後我會到城市裡謀生。」

在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這樣的夢想總是會消逝,這是世界上其中一個開發最快的區域。

對於窮人來說,未來特別不確定。聯合國在 2022 年發布的一份氣候變遷報告警告,雨季降雨量將會增加,旱季則會乾旱。而且建設用抽取地下水和沙子的行為難以持續,讓情況更加惡化。隨著海平面上升侵蝕其南緣,以及湄公河上游的大壩,在肥沃的三角洲進行務農也愈來愈困難。根據 2020 年越南工商總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三角洲對越南 GDP 的貢獻從 1990 年的 27% 下降到 2019 年的不到 18%。

對這個區域一千七百萬名居民來說,承諾提供較優厚薪水的工廠工作的城市召喚,往往難以抵擋。

雙胞胎的單親媽媽道氏山卡在她們出生不久後離開,到胡志明市找工作。她讓她們和她的母親,59 歲的阮氏翠一起生活。這個小家庭因為無法負擔陸地的租金,從此就一直住在小駁船上。

翠租了一艘更小的船,在湄公河三角洲最大的水上市場,芹苴水上市場,販賣肉和豆子小籠包。她天還沒亮就會起床,在船中央擺著發光煤炭的鐵罐蒸小籠包,並站在船頭划大把船槳,前往市場。

收穫好的日子,她可以賺約 4 美元,但勉強只夠買食物果腹。當祖母沒錢繳學費,而且在城市裡 struggling 的母親又無法提供幫助時,雙胞胎已經休學兩年。現在停泊在后江的駁船是他們僅剩的庇護所,但亟須大筆錢維修,而翠正在煩惱要如何在雨季來臨前,籌到 170 美元。

翠說:「風暴變得更加猛烈。」在雨季,大雨可能會導致水位上升,這代表她必須拼命地抽水,以免駁船沉沒。洪水迫使翠將駁船移到更大的運河,以免停泊在岸邊遭受到強風摧殘,但更大的運河也有其風險,因為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浪潮。

從湄公河搬到更大城市,甚至是出國尋找更好的前景,並非新鮮事。但人口淨外流,也就是離開三角洲的人和進入三角洲的人的差異,在 1999 年後增加了三倍以上。專家提醒,民眾搬遷的原因很複雜,而氣候變遷在其中扮演多重要的角色,也很難得知。

一位居住在胡志明市的走私和移民專家 Mimi Vu 表示:「氣候變遷既是催化劑,也是移民的加速器。」她表示,氣候變遷損害了生計,並加劇了這個區域的不平等現象,這個區域仍落後於越南其他地方的發展。這個區域缺乏穩固的發展基礎,例如高中畢業率高、穩定取得乾淨水源,以及足夠的醫療健保。

她表示:「每一代人都在奮鬥。」

而且搬到城市並不能保證任何事。

雙胞胎的母親在搬到胡志明市後有了新的開始,她在一家服飾工廠找到工作、結婚生子。但她和丈夫都遭到解雇,成為越南成千上萬因海外訂單減少而失業的勞工之一。他們自此搬回丈夫的村莊。34 歲的卡沒有完成學業,而她正在找工作,但不知道他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她表示:「我的家庭很窮。所以我不想想得太遙遠。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接受完整的教育。」

就目前來說,她無法幫助她家人繳學費或維修船隻,而且也沒有在越南農曆新年期間,也稱為 Tết,見到孩子們。

移民專家 Vu 表示,年紀較長的勞工在遭到解雇後回到村莊,通常不願意再回到城市,因為他們發現,在城市裡「夢想破滅」。

這包括了 Pham Van Sang,他 50 歲,在他 20 多歲時離開家鄉薄寮省前往胡志明市,因為天氣無法預測,導致種稻和養蝦不再可行。

如今,他和他的妻子 Luong Thi Ut,51 歲,住在一個約 100 平方英尺(9.2 平方公尺)的房間,裡面塞滿了在城市中經營小吃攤所需的一切用品,為工廠工人提供餐點。他們提供的主要餐點是湄公河當地特色的濃郁魚麵,他表示,這道料理帶給鄉愁滿滿的工廠工人「慰藉」,讓他們回想起舊生活。

Sang 表示,關於家鄉、鄉下年輕時光的回憶,以及和家人養蝦的往事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他說:「對沒有未來的下一代感到難過。」

越南政府已經批准了一項計畫,要加強湄公河區域的農業經濟,該區域生產全國大約一半的稻米,而且對於餵飽其他國家,例如印尼和菲律賓也很重要。該計畫包括嘗試新技術,以減少生產稻米的排放,同時提高收穫量和利潤,建立更多的漁場和果園,以及建設機場和高速公路,以吸引外來投資。

但對許多人來說,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充滿活力的胡志明市作為越南的金融引擎,擁有930 萬人口,其誘人魅力難以抗拒。23 歲的 Trung Hieu 表示,即使是鄉下的人,也認為搬到城市,或者更理想的是出國,是脫貧最快速的方式。

Hieu 住在宿舍,和來自三角洲的另一位年輕人共用一室。他有兩份工作:在製造藥品零件的工廠工作 12 小時,然後花數小時騎乘他的機車,為一間越南叫車公司服務。他喜歡上學,並且想成為一名文學老師,但過去幾年他在湄公河同塔省的家庭農場收入減少了很多。當他完成學業時,他的家人必須選擇,要送他上大學,還是讓他的妹妹完成學業。

他選擇搬到城市,以便寄錢回家。「我妹妹在學校表现很好,我感到很開心。」

Hieu 起初覺得城市令人困惑,而且感到鄉愁,但漸漸地適應了城市。他說:「你會逐漸適應,你會 survive。」他正在學習如何在城市裡蓬勃發展:努力工作,同時也要建立人脈和溝通。

儘管如此,他還是希望有一天能上大學,實現成為一名老師的夢想,並在三角洲和他的家人及妹妹求學的學校一樣的學校工作。他表示,那會讓他感覺更接近家鄉。

他說:「Everyone wants to go back to where they were born and raised。」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