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及亞洲地區科技金融公司新聞(包括AI、區塊鏈、數字貨幣、外匯等)

英格蘭發現距今1.66億年的「恐龍高速公路」足跡

(SeaPRwire) –   一名工人於英格蘭南部一個石灰岩採石場挖掘黏土時,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隆起,這導致了「恐龍高速公路」的發現,以及近200個可追溯到1.66億年前的足跡,研究人員週四表示。

這個非凡的發現,是在6月份一個由超過100人組成的團隊在牛津郡的Dewars Farm Quarry進行挖掘後發現的,它擴展了該地區之前的發現,並提供了更多關於侏羅紀中期的見解,牛津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說。

「這些足跡為侏羅紀中期的生態環境提供了一個非凡的窗口,揭示了關於牠們的移動、互動以及牠們所居住的熱帶環境的細節,」伯明翰大學微古生物學教授Kirsty Edgar說。

所謂高速公路中的四組足跡顯示了巨型長頸食草動物(稱為蜥腳類恐龍,被認為是鯨龍,一種身長近60英尺的恐龍)的行走路線。第五組足跡屬於巨齒龍,這是一種兇猛的30英尺長的掠食者,留下了獨特的帶三個爪印的足跡,也是兩個世紀前第一種被科學命名的恐龍。

一個足跡交叉的地區引發了關於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可能相互作用的問題。

「科學家們對巨齒龍的了解和研究時間比地球上任何其他恐龍都長,然而這些最新的發現證明,仍然有關於這些動物的新證據等待被發現,」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Emma Nicholls說。

近30年前,在該地區的一個石灰岩採石場發現的40組足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恐龍足跡遺址之一。但該地區現在大多數無法進入,而且攝影證據有限,因為這早於使用數位相機和無人機記錄發現的年代。

今年夏天在該遺址工作的團隊拍攝了超過20,000張數位影像,並使用無人機創建了足跡的3D模型。大量的文件將有助於未來的研究,並可能揭示恐龍的大小、牠們的行走方式以及移動速度。

「保存得如此細緻,我們可以看到恐龍的腳是如何在泥中踩進踩出的,」牛津博物館的地球科學家Duncan Murdock說。「與其他化石如洞穴、貝殼和植物一起,我們可以將恐龍走過的泥濘瀉湖環境重現出來。」

這些發現將在博物館的新展覽中展出,並在下週在BBC的「Digging for Britain」節目中播出。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