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北京, 2023年11月16日 — 由中國東盟報導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是全球最大的國際組織,致力於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幫助企業在制定業務策略和開展業務運營時,符合人權、勞工標準、環境保護和反腐敗等十大原則。目前已有超過23,000家來自170個國家的企業加入該組織,其中近900家是中國企業。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助理秘書長兼首席執行官桑達·奧賈姆博最近接受了中國東盟報導的採訪,討論了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投資以及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奧賈姆博認為,由於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上有共同目標,應加強在綠色技術領域的合作,分享最佳實踐。
中國東盟報導: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其他組織共同創立的基於科學目標倡議(SBTi),與巴黎協定控制1.5°C升溫目標一致,目前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企業碳中和評估標準。亞洲企業如何參與SBTi?
桑達·奧賈姆博: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呼籲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應設定近期基於科學的目標,與1.5°C的路徑一致,以及長期基於科學的目標,與SBTi的淨零標準一致。這將確保其目標可驗證,與最新的氣候科學保持一致,並透明地報告和監測。
2022年,首次有317家總部設在亞洲的公司設定了基於科學的目標,比2021年增加了127%。
作為許多全球供應鏈來源的中國增長,可能對公司本身以外的第三方排放(如供應商或客戶的排放)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東盟報導:您認為發展中國家在目標設定和行動規劃實現「碳中和」目標面臨哪些困難?他們的主要需求是什麼?
桑達·奧賈姆博:在亞洲,促進經濟增長和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張力無處不是。許多亞洲政府一直在應對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和越來越頻繁的強風暴和洪水。亞洲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地區,但同時也是世界上100個最易受氣候影響的城市中有99個位於此。
實現淨零轉型是一項巨大的任務,需要加強國家能力。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和控制性銀行需要成為推進再生能源的領導者。政府必須制定和實施以碳定價、鼓勵綠色創新和以可持續方式淘汰石油煤為目標的使命驅動政策。
一些國有企業已開始應對這些挑戰。中國政府已指示「五大電力」國有企業帶頭推進綠色轉型。國有金融機構也在改變:例如中國出口信貸保險公司已在國內業務中採用綠色框架。
但如果要實現全球碳中和,私營部門的重要貢獻無法忽視。他們可以帶來的技術和技能對轉型至關重要。
中國東盟報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是ESG概念的早期倡導者。現在,全球越來越多企業同意和實踐ESG概念。您認為企業持續投資ESG的動機是什麼?您預期未來10年全球ESG概念的實施情況如何?
桑達·奧賈姆博:ESG概念最早是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2004年提出。當時,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的《誰在乎就會贏》報告指出,如果企業和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管理廣泛的環境、社會和管治風險,將能顯著提升其績效和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根據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的研究,超過2000項學術研究中,約有70%發現ESG評分與財務回報之間存在正相關,不論是以股本回報、盈利能力或估值倍數衡量。此外,採用良好ESG框架的公司越來越受到獎勵,如借貸成本可能低至10%。貸款人認為,ESG評分高的公司具有更好的管治和風險管理流程,因此代表較低的借貸風險。
在未來10年,我預期ESG報告將會更嚴格,要求具體可計量目標,以解決利益相關者對日益含糊目標和誤導性聲明的關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目前有多項ESG相關提案待審,包括涵蓋氣候相關披露和網絡安全事宜的廣泛提案,以及人力資本管理和董事會多元化披露事宜。同時,在歐盟範圍內的公眾公司和大型公司需要考慮新的企業可持續報告指令(CSRD),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英國也計劃制定適用於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英國特定可持續性披露規則,意味著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在報告中必須包含氣候相關披露,採取「遵守或解釋」原則。
我們不應忘記,時間表明表現優異的ESG企業也在財務上表現更好。ESG不僅是為了做好事,更是良好的商業常識。
中國東盟報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如何評估科技創新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對中國商界的影響?
桑達·奧賈姆博:企業應更戰略性地投資於研發和創新合作。現在,個別企業為實現特定可持續發展目標而投入新技術、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雖必要但不足夠。有潛力利用不同組合的公共、私人和慈善資金,共同努力加快或擴大關鍵行業和體系的進程。
中國是全球500強企業中的143家,以及4400萬家中小企業的家園。《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將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排名全球第57位。該策略認為,鑑於中國經濟規模、外資、貿易等影響,中國可以對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為此,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通過全球發展倡議,致力於促進企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合作項目。
中國東盟報導:您對中國和東盟國家在綠色經濟合作的看法如何?私營部門如何貢獻?
桑達·奧賈姆博:中國和東盟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新興市場,在可持續發展和應對環境挑戰目標上存在共同性。合作可以形成統一的應對重大問題的方法。
加強合作,共享綠色技術最佳實踐,將有助於實現低碳轉型。私營部門的技術和資金對推動綠色經濟至關重要。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 為全球客戶提供多語種新聞稿發佈服務(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daoTimes, SingaporeEra,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Newswire; Indonesia: IDNewsZone, LiveBerita; Philippines: PHTune, PHHit, PHBizNews; Malaysia: DataDurian, PressMalaysia;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EAStory, TaiwanPR;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